收缩
课程名称: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》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
发布时间:2013-4-9  阅读:11978
教学目标:
1、学习本课生字词,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。
3、领会爱护树木、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。
4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,并体会其表达效果。
 
二、教学重点: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,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。
 
三、教学准备: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,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。
 
四、课时安排:2课时
 
五、教学过程:
 
第一课时(略)
第二课时
师:同学们,一个村庄,一座城市,之所以美丽可爱,是因为有郁郁葱葱的树木,有绿绿的草坪,有花儿的芬香,有鸟儿的歌唱;如果没有了树木,没有了花草,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被飞沙走石所淹没,自然环境被破坏了,人类也将面临着灾难。这节课,我们学习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》(板书:一个小村庄的故事)。
 
师: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26页,带着感情,认真的读一遍课文,边读边思考,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?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?
 
师:小村庄开始时是一座怎样的村庄呢?
 
生:美丽的小村庄。师:(板书:美丽)有多美丽?用课文中的话回答。
 
生:“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,村前河水清澈见底,天空湛蓝深远,空气清新甜润。”
 
师:多美的小村庄啊!同学们,如果你的附近有座这样的小村庄,你会怎样?
 
生:“想去小村庄旅游”、“想去小村庄住一段时间”
 
师:可是后来这座美丽的小村庄怎么样了?
 
生:“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。”
 
师: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(板书:消失),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,有什么感想呢?
 
生:“可惜” “伤心”
 
师:那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?
 
生:村民们把树砍了。师:你把描写砍树的部分读一下。(板书:砍树)。
 
生:“谁家想盖房,谁家想造梨,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,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。就这样,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。”
 
师: 读的很好。这里用到了一个词—“裸露”(板书:裸露),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词,哪位同学来帮大家复习一下“裸露”是什么意思。
 
生:“裸露”就是没有遮盖的意思。
 
师: 回答的很准确。“裸露”就像我们的手和脸,没有遮盖的意思,这段话中,有两个连用字,哪位同学能找出来,并且说说这么用有什么好处。
 
生:这个连用字是“谁”。(板书:谁)表明了村民们砍伐树木很随意,想砍就砍,所以山坡上才出现了裸露的土地,导致后来的严重后果。
 
师:回答的非常好,大家给他掌声。这段话中,还有一个动词用的很好,哪位同学可以找出来?
 
生:“造”
 
师:“造”和“盖”在这里都是普通的动词,哪位同学来纠正一下他的回答。
 
生:“拎”字。
 
师:找的很准确(板书:拎),从字面上看“拎”和“拿”“提”的意思一样,那么这里我们能不能用“拿”或者“提”来替换“拎”呢?那么为什么?
 
生:不能换,这里的“拎”字能更好的表明村民们随意砍树的心态。
 
师:回答的非常好!两个“谁”一个“拎”很好的突出了小村庄的人们随意砍树的行为,他们没有环境保护的意识,导致了村庄中出现了裸露的土地,那么他们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,我们接着往下读课文。
 
生:“一年年,一代代,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,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……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,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,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,还有大量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。”
 
师:同学们,这一段中重复出现了三次“变成了”,这是什么修辞手法?有什么作用呢?这位同学你说。
 
生: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,非常强烈的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。
 
师:(板书:排比)回答的非常好。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排比,比喻,拟人的修辞手法,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不错。这里运用了排比,用三个“变成了”体现了村民们对树木的随意砍伐。最后一句“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。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哪位同学解读一下?
 
生:这句话说明村民们把树木砍来当柴烧了。
 
师:这是这句话的表面意思,有没有同学看出它表达的更深意思呢?这位同学你说。
 
生:说明村民们一点也不珍惜树木,把树木当柴烧,更加突出了对树木的毁坏程度。
 
师:回答的非常好,你读懂了别人没看出的东西,大家掌声送给他。这句话表面上是说村民们把树木当柴烧,实际上表达了对作者村民的一种批评。把树木当柴烧,这是多么简单的使用方法,又是一种多么随意破坏树木的手段啊。同学们认真的读一下第四自然段,看看村民们这种随意破坏树木的行为导致了怎样的后果。
 
生:(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)
 
师:“不管怎样,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,日子过得还都不错。”同学们,这个句子后面用了个“还”字,你们能理解这个字的意义么?
 
生甲:“还”字说明村民们得日子过得还可以。
 
生乙:“还”字说明村民们得日子过得并不好。
 
师:这两位同学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,老师把他两的回答综合一下,给同学们讲解这个“还”(板书:还)字的意义(分别读去掉“还”字和加上“还”字的句子,让学生体会),“还”字,在这里,表达了一种勉强的味道,村民们靠斧头乱砍树木,有了房子,工具,家具,但是过得并不富足,这个“还”字实际上是对人们这样一种行为的否定。同学们懂了么?好。我们看看这样一种行为给小村庄带来了怎样的后果。请同学们齐读一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.
 
生:“不管怎样,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,日子过得还都不错。然而,不知过了多少年,多少代,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,大雨没喘气儿,一连下了五天五夜,到了第六天黎明,雨才停下来。可是,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。”
 
师:“大雨没喘气”,大雨怎么会喘气呢?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?
 
生: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。
 
师:回答的很好。这里用到了拟人(板书:拟人)的修辞手法,说明大雨一直没有停。这里还有个词,“咆哮”(板书:咆哮),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这个词,哪位同学来帮大家复习一下,说一说他的意思。
 
生:咆哮指野兽的吼声,这里用来形容洪水的波涛声。
 
师:这里的“咆哮”生动的放映了小村庄在失去树木以后,洪水是多么的疯狂,像野兽一般扑向了小村庄,吞噬了小村庄里的一切,突出了人们乱砍树木的严重后果。
师:同学们一齐读一下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 
生:“什么都没有了—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,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。”
师:同学们找一找,文中有几次提到了“锋利的斧头”(板书:斧头),想想作者为什么多次提到呢?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一下。
 
生甲:斧头代表了人们对树木的砍伐。
 
生乙:“锋利的斧头”中的“锋利”说明了人们对树木的无情破坏。
 
师: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,这“锋利的斧头”不仅破坏了环境,也破坏了村民们得家园,不仅砍倒了树木,也砍杀了村民自己。到这里,小村庄的故事就讲完了,(根据板书复述小村庄从美丽到消失的过程),那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哪些启发?
生:要爱护环境。
 
师:对,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(板书:爱护环境),同学们,从小村庄的故事,我们看出了破坏环境的惨重后果,也看出了灾害的无情,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,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,破坏环境,就是破坏我们人类自己。好了同学们,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,下课!
 
上一篇: 小学数学《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》人教版第12册4 下一篇: 没有了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合作项目 | 帮助中心

版权所有 © “教师培训在线” 保留所有权利
工信部备案号:沪ICP备12040960号     Copyright © 2012 Shanghai eductional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